贾玲电影《转念花开》在 8 月 19 日宣布正式杀青后杭州股票配资,感觉就像戳到谁的肺管子,各种阴阳声不断。
有的掷地有声说:绝不再看她拍的电影。有的讽刺她:拍完减肥电影后又搞传销。
更有的控诉:贾玲还欠我 42 块《热辣滚烫》的电影票钱。
我就想问贾玲到底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儿,让你们这么恶意揣测和针对她?人家是塌房了私德有亏 ? 还是偷什么漏什么了?
说白了,无非就是贾玲拍了两部电影,票房多了一点,让一些人破防了而已。
其实贾玲拍《你好,李焕英》真的没有太多的想法,就是想悼念自己的母亲。
所以在电影上映之前,她对票房根本没抱多少希望,曾经在采访中说:《你好,李焕英》能到 15 亿自己就心满意足了。
可那年正好赶上"口罩"时期,政府提倡就地过年,释放了电影市场,让《你好,李焕英》上映 8 天就突破了 30 亿,直接压下《唐探 3》成为当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。
我记得当时大家对《你好,李焕英》电影都极具好感,纷纷称赞贾玲用真挚的感情拍电影,足以让那些专业导演羞愧。
至于自 2024 年就被某些观众吐槽为"减肥电影"的《热辣滚烫》,如果有些观众不了解的话,可以翻一下 2021 年贾玲在为《你好,李焕英》宣传时做的采访。
她当时就表示,"如果电影能超过 30 亿,她就瘦成一道闪电",再加上贾玲在第一部电影成功后,有了更多的表达欲,很想拍一部"爱自己""自我救赎"的电影,因为以上种种原因,有了《热辣滚烫》这部片子。
我承认《热辣滚烫》这部电影,不管是内核还是整体制作,都不算特别出色;也同意该片宣发过于"噱头"这个观点,但如果因为这一点,就拼命地去踩贾玲和《热辣滚烫》这部电影我是不认可的。
我们可以看下《热辣滚烫》在 2024 年春节的上映走势,电影前期非常低调神秘,直到大年初一才揭开面纱,于是"贾玲成功减肥百斤"的话题刷屏各大社交平台,电影上映次日开始逆袭《飞驰人生 2》,登顶当日的票房冠军。
此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,以 27+ 亿的票房成绩成了当年的春节档票房冠军。
要知道 2024 年的春节档有 8 部新片,除了《热辣滚烫》还有《飞驰人生 2》《第二十条》《我们一起摇太阳》,你以为张艺谋、韩寒都是吃素的,不懂市场营销?
没干过《热辣滚烫》,就是没干过《热辣滚烫》!
就像张艺谋评论贾玲:贾玲的电影注重感情表达,能够引发观众共鸣,这也是她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。
咱们张国师可不是那种愿意打官腔的人,他说的贾玲作品优点,一点没有夸张,贾玲胜就胜在这一点。
可是贾玲接连两部电影票房胜利后,很多人就开始到处找茬,说"贾玲的电影只是自我表达,票房再高也不能算真正的导演";"如果电影市场都学贾玲,中国电影就完了。"
我承认贾玲电影作品的视角和立意没有拔的特别高,非常的烟火气、人情味,但这也是电影类型的一个分视角,贾玲在这方面拍的好,按道理说我们该高兴,怎么的就严重到"让中国电影完了。"
而且我们可以看下 2020 年到 2025 年的票房冠军,前几年都是《八佰》《长津湖》这样的主旋律电影,自 2023 年后《满江红》《热辣滚烫》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这些类型的电影才慢慢出头。
对这些电影,我们不但不鼓励,反而在电影红了后进行各种打压,就连今年上半年最受宠的《哪吒》也是如此,现在也有了讨伐声,咱就是说,这眼红的毛病是治不好了吗?
对于不对电影做任何分析,人云亦云的人,我想说的是:强者拿结果证明自己,弱者才喜欢用自己制定的标准去丈量别人。
贾玲这次的《转念花开》就是这种证明,将自己的电影作品从温情喜剧,转向严肃犯罪题材。
这次电影依然非常的低调,除了知道电影拍的是贾玲饰演的家庭主妇,听信闺蜜蛊惑误入传销组织,经历 8 年身心摧残蜕变为反传销斗士的简单介绍外,整个官微就其他就没有物料。
就连今年 6 月贾玲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祝福视频,也只提到自己正在拍摄新片《转念花开》,其他内容一点不提。
网友只零星从大 V 信息中获取:贾玲为贴近角色增肥减重 20 斤;亲自完成 8 米高台跳钢架爆炸的危险动作;杨紫首演传销头目;张译 6 月初客串警察角色等小道消息,至于《转念花开》真正面目杭州股票配资,只能等 2026 年春节才能揭晓了。
牛途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